索 引 号:000014349/2025-173636 | 效力状态: |
发文单位:贵港市自然资源局 | 成文日期:2025年07月31日 |
标 题: 贵港市自然资源局对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20250092号提案的答复 | |
发文字号:贵自然资函〔2025〕206号 |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2日 |
杨云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以无人机+大数据为主,人力巡逻为辅的巡田模式的建议”的提案,交由我单位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田长组织体系设立和巡田情况
自2022 年底全区全面启动运行“田长巡APP”管理系统以来,目前已迭代升级为田长巡4.0系统。我市目前主要是依托“田长巡”App持续开展常态化巡田工作,指导基层田长、网格员提高巡田监管效能。已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田长组织架构体系,落实耕地保护全域全覆盖网格化监管。全部完成了5个县(市、区)、74个乡镇(街道)、1180个行政村(社区)公示牌的设立,共设立田长2501名、网格员3452名。截至6月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通过“田长巡APP”管理系统巡田7.19万余次,累计现场巡查发现问题56宗,均予以妥善处置,有效推动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二、关于提案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无人机和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部分地区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您提出的“以无人机+大数据为主,人力巡逻为辅”的巡田模式,从运用新技术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结合当前我市的实际情况,经过慎重评估,现阶段暂时还不适合推进以无人机+大数据为主,人力巡逻为辅的巡田模式,主要原因如下:
(一)从成本投入方面来看,无人机巡田购买服务的投入成本过高,财政负担不了
无人机设备的采购成本较高,高性能的专业巡田无人机单价往往在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若对全市范围内的耕地实现有效覆盖,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无人机才能满足需求。同时,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包括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数据中心的建设、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等,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此外,无人机的维护保养、电池更换以及大数据平台的升级迭代,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就算是由政府与第三方公司进行政府采购服务,以上投入的成本都要计算到采购价格内,而且这些还不包括常态化巡田产生的维护管理等一系列费用。目前我市的市级、县级、乡级各级财政资金紧缺,难以支撑这一模式的采购服务和后续维护费用。
(二)从现有的技术适用性方面来看,无人机巡田的技术成熟度仍存有短板
无人机和大数据技术在部分地区的应用存在较大局限性。在山区、丘陵地带以及一些地形复杂的区域,无人机的飞行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山区多山多雾,无人机信号容易受到干扰,飞行安全难以保障,而且复杂的地形也会导致无人机拍摄的图像存在盲区,无法全面、清晰反映耕地的实际情况。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依赖于完善的数据采集网络,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数据实时传输和处理面临很大困难,难以实现对耕地信息变化进行及时反馈,巡田有效性被打上折扣。
(三)从专业人员技术运用方面来看,无人机巡田技术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高,短时间内难以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
人员技术水平是制约该模式推广的重要因素。操作无人机需要专业的技能,操作人员不仅要熟悉无人机的飞行原理和操作规范,还要能够应对飞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同时,对大数据平台的支撑运用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解读。如果全部依赖于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的技术人员,很容易造成被牵着鼻子走的情况。虽然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但培训需要时间和资金,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难度很大。
(四)从问题处置的及时性方面来看,目前的巡田模式存在无可比拟的人力经验优势
田长和网格员巡田能够第一时间对巡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处置。对于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巡逻人员可以立即制止,制止不了的及时上报,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而无人机先是进行全面扫描,然后大数据系统再进行比对,将所有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制成表格,再走核对签字确认、下发到责任网络等流程,会错过最佳的处置时机。
(五)从大数据系统的专业便利性方面来看,自然资源部研发的“国土调查云系统”和自治区研发的“田长巡APP”管理系统更便于我市开展巡田和违法图斑整改工作
一是您提出的“无人机在巡查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实时上传至大数据平台,通过与国土系统的数据比对分析,及时发现土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这个提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是需要斟酌的。这个大数据平台要与“国土调查云系统”和“田长巡APP”管理系统比对分析,就需要和自然资源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对接,涉及到使用共享数据和多个系统衔接性等多方面问题,这个过程申报时间长和流程繁琐,还不一定得到批准。二是经过三年多的普及和培训,巡田人员已熟悉掌握使用“田长巡APP”管理系统开展常态化巡田工作,如果再单独使用无人机和大数据系统,巡田人员将面临再次熟悉和培训新系统的过程,无形中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三是为了协助县(市、区)做好日常监管,破解年底执法时间紧、任务重、工作扎堆问题,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通过组织提取疑似违法用地线索清单,每月在广西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平台的“执法督察模块”下发疑似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图斑至各地,协助地方提前发现、处置违规违法用地问题。这方面县(市、区)要利用好综合监测监管图斑做好日常执法工作,化“被动发现”为“主动执法”,纠正多年来只管只查卫星图斑发现问题,日常监管没人管没人查的被动局面,严格落实“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执法要求,推动耕地保护“田长制”落到实处。
(六)从减轻基层负担方面来看,常态化巡田工作已由“量”向“质”进行转变
根据最新政策调整,2025年自然资源部已调整优化了工作流程,不再集中下发疑似变化图斑,充分依靠基层力量据实开展调查,把调查工作做在日常,缓解年底集中调查的工作压力。如果我们再开辟新途径大量下发信息,无疑是再将工作流程复杂化,此与自然资源部为基层减负的初衷是相互违背的。当前国家运用卫星扫描+完备权威的大数据后台支撑,几轮下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成本低效率高。从2024年6月20日起,自治区为切实提高巡田率向提高巡田实效性转变,从“去巡田”向“真巡田”转变,不再对巡田频次作具体要求,而是以制止违法占用耕地为目的开展巡田。我市按照上级要求,自2022年依托“田长巡”App持续开展常态化巡田工作以来,巡田人员共巡查发现违法占用耕地问题676宗,均予以及时妥善处置。目前我市通过发挥各级基层田长、网格员的前沿“哨兵”作用,坚决去除形式主义,提升巡田质效,以现场制止为主要方式,将违法违规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杜绝和纠治“键盘上的形式主义”。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市将继续强化巡田护田工作,严抓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卫星图斑整改。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按照田长抓、抓田长,自上而下推进田长制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实效化,想方设法增加耕地流入。加强巡田监管效能,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督促各县(市、区)加大执法工作力度,针对卫星发现的违法图斑逐宗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到位。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贵港市自然资源局工作的关心支持。
贵港市自然资源局
2025年7月31日
(承办人姓名及联系电话:邓建月,4286251)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关联文件: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