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000014349/2025-141776 | 效力状态: |
发文单位:贵港市自然资源局 | 成文日期:2025年06月26日 |
标 题: 贵港市自然资源局对市政协六届五次 会议第20250163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 |
发文字号:贵自然资函〔2025〕169号 |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4日 |
贵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柯键弘、林镇铭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完善产业集群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提案,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强化规划引领,助推产业集聚发展。一是整合重点产业园区。以“扩园区”为突破口,系统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平陆运河贵港经济开发区、贵港高新区和五个县(市、区)的“一县一区多园”,构建“2+5”园区格局,引导产业集群集聚,构建前港中储后厂的发展格局和运河产业发展场景。二是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按照“空间集聚、港产城融合、转型升级、发展联动”基本原则,市域形成“一廊、多园”产业发展格局。如中心城区产业布局按“传统重工往东、高新服务向西、新兴产业向南”的布局原则进行优化产业空间。传统的钢铁、能源、制糖循环产业等贵港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向东布局;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向西布局;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智能)汽车和电动车、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向南布局。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形成集中规模化效应,提升产业用地效率。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在本轮空间规划中,全市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48.26平方公里,其中60%以上重点向产业园区倾斜,有力提升全市土地资源调配实效。近两年来,成功引进植护、理文等2个百亿纸业项目,推动现代纸业等“6+5”产业初具雏形。
二、立足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打造多式联运综合枢纽。抢抓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重大机遇,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广昆走廊等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强化港口码头建设。依据《贵港港总体规划》将大部分作业区用地全部调出永久基本农田,充分保障港口发展用地,强化港口对城市和产业的推动作用。
三、突出规划理念引领,强化规划目标导向。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导向,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指导产业园区编制详细规划时除落实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制性管控要求外,还应立足产业园区重点产业和建设阶段需求,细化产业园区用地布局,完善各类设施配套强化详细规划对产业园区精细化管控和引导的支撑。现指导完成了《贵港覃塘产业园区新材料科技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贵港市港南区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滨江产业园(滨江组团)》《广西贵港江南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增加供热工程专题论证报告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等编制、审批工作,为强化园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四、多措并举,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一是出台《贵港市本级工业用地使用权转让实施办法》,通过规范和完善工业用地使用权转让管理,盘活“供而未建”、“建而不全”、建设低效、生产低效、停产的工业用地,使得工业用地可以流向更有需求、更有能力高效利用的企业进行开发建设。二是构建“源头管控+事中监管+分类处置”工作机制,源头管控指通过协调各园区管委会健全项目入园评审制度、规范项目入园管理,事中监管指依托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建立“预警-核查-督促-开工”的联动机制,分类处置指协同各有关部门形成“一盘棋”格局,“一地一策”“一企一议”的针对不同情形的土地“定制”更多解决渠道。以该工作机制全流程监管闲置低效用地,强化土地监管力量,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不断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性集聚。三是印发《贵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江园)工业用地差别化地价供应方案》,通过实行土地出让起始价与容积率、建筑层数挂钩的差别化地价,实行“容积率越高、起始价越低”的反向定价策略,鼓励提高工业项目的容积率,建设多层厂房,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地上空间利用率。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配合做好完善产业集群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等规划和用地保障工作,持续加强产业园区建设规划指导,优化园区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宣传利好政策,强化要素保障,助推工业振兴。
专此函达。
贵港市自然资源局
2025年6月26日
(承办人姓名及联系电话:黄锦宜,4286079)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
关联文件: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