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000014349/2025-137701 | 效力状态: |
发文单位:贵港市自然资源局 | 成文日期:2025年06月30日 |
标 题: 贵港市自然资源局对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20250130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 |
发文字号:贵自然资函〔2025〕170号 |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2日 |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农荣贵提出的关于提升基层协商治理,助力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建议,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关于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利益调整问题。村民最关心的是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则容易引发冲突。所以协商治理的关键是如何让村民真正参与进来,而不是被动接受方案。现就如何提升基层协商治理水平,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前
(一)在摸底阶段,通过线上线下(村务公开栏、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村民大会)全面、通俗、持续地公开所有相关政策法规、补偿安置方案(草案)、项目规划蓝图、工作流程、时间节点、评估机构信息、监督举报渠道等。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村民的猜疑和抵触。
(二)针对具体片区或楼栋的共性问题(如历史遗留产权纠纷、特殊建筑认定、邻里安置意愿等),下沉到最小单元,召开小型恳谈会,深入听取意见,寻求个性化解决方案。
(三)聚焦核心关切,深化补偿安置方案协商。在法定框架内,设计多样化、可组合的补偿安置方案(如货币补偿、产权调换、房票安置、社保置换、商铺安置、留地安置等),并公开每种方案的成本收益分析(模拟计算)。协商重点在于方案的组合优化、过渡期安排、特殊群体照顾(老人、残疾人、困难户)等细节。
二、在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中
(一)补偿安置信息动态公开。实时更新公布签约进度、补偿款发放情况、安置房建设进展等关键信息,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二)注重文化认同与情感连接。一是在改造规划中协商保留具有集体记忆的场所(如古树、祠堂、老井等)或通过影像、文字记录村史,缓解搬迁带来的情感割裂。二是在安置小区提前策划组织新老居民交流活动,促进邻里关系重建和社区认同感培育。
(三)协议履行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社区代表、政府代表组成小组,监督补偿款及时足额发放、安置房按期按质建设交付、承诺的配套设施落实等,确保协商成果落地。
三、在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后
进行满意度回访评估。在征收工作关键节点和结束后,委托第三方进行村民满意度调查,评估协商治理成效,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将城中村改造过程变成一个深度协商、凝聚共识、共建共享的治理实践,不仅能有效化解矛盾、加速项目推进,更能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为后续的社区治理奠定良好基础,最终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目标。
专此函达。
贵港市自然资源局
2025年6月30日
(主动公开)
关联文件: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