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港市地质灾害的分析
1.1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贵港市地质环境脆弱,地貌多为岩溶残丘、河谷平原以及中--低山,局部地层软弱,地质构造、岩溶发育,容易产生岩石崩塌、河岸土质崩塌、岩溶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以山体滑坡为主,其次是山体(危岩)崩塌、地面塌陷,以及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规模以小型为主,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程度、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较发育,灾情较严重。
1.2分布规律
1.2.1高切坡建房的花岗岩地区高度风化的土山坡,容易形成滑坡、坍塌、裂缝等地质灾害,对切坡下的建筑物和人员构成威胁。主要分布在港南区木梓镇;桂平市西山镇、罗秀镇、中沙镇、中和镇;平南县六陈镇、马练乡、寺面镇、大鹏镇国安乡、同和镇、大坡镇、大洲镇、平山镇、大新镇、等山区乡镇。
1.2.2岩溶发育地区的城镇、村庄,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贵港市城区贵港高中一带松散土覆盖的岩溶发育区,港北区庆丰镇甘塘村一带,平南县丹竹镇一带,桂平市蒙圩镇一带。
1.2.3在汇水区的山地高位、冲沟自然堆积的松散沙石土层和人为堆积的矿渣、沙土等,容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对下游的道路、建筑物和人员构成威胁。主要分布在贵港市覃塘区六务村阴坑冲沟、阴坑非法采矿区,平南县六陈镇。
1.3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和危险性
贵港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多年降雨资料分析,降雨的高峰期主要集中于每年的5-9月份, 即主汛期。主汛期降雨量占全市年降雨总量的80%左右。由于强降雨(尤其是暴雨时段和暴雨过后的一段时间)是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小型以下崩塌、地面塌陷、采空区塌陷和地下工程灾害与采矿、大量抽取地下水等人为工程活动有密切关系,发生时间具有不确定性。这些灾害危险(隐患)点大多数处于临界状态或非稳定状态,在人为活动或强降雨、长时间降雨、洪水、震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随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
1.4危害程度
地质灾害等级分级表
指标 |
特大型 (Ⅰ级灾害) |
大型 (Ⅱ级灾害) |
中型 (Ⅲ级灾害) |
小型 (Ⅳ级灾害) | |
伤亡人数 |
(人) |
>30 |
30—10 |
10—3 |
≦3 |
直接经济损失 |
(万元) |
>1000 |
1000—500 |
500—100 |
<100 |
2、贵港市地质灾害的评价及预测
2.1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和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间歇性、继承性和突发性等特性。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灾害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较多的城镇、乡村、工矿企业区、交通干线及水库堤坝等,这类地质灾害即使是规模小,但由于其多位于人口密集区,所以危害性很大。
2.2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及防治规划分区
贵港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灾种以山体滑坡为主,其次是山体(危岩)崩塌、地面塌陷,以及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规模以小型为主,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程度、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较发育,灾情较严重。
贵港市共辖三区两县市,分别为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平南县,桂平市。分别以县级为单位进行规划分区,进行地质灾害的防范与治理,建立相应的应急方案与防范措施。
2.3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在灾害预测内容上应该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特别是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后对地质灾害进行必要的评估,作出相应的措施方案。
3、贵港市地质灾害的防治与防范措施
3.1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措施
3.1.1滑坡危险区防范措施
a.汛期落实监测人员加强监测,发现险情及时发出警报;
b.在滑坡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
c.连续的橙色地质灾害预警注意组织受威胁群众采取避让措施;黄色地质灾害预警必须果断撤离危险区;
d.有条件的及时搬迁避让。
3.1.2崩滑危险区防范措施
a.汛期落实监测人员加强监测,发现险情及时发出警报;
b.在崩塌体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
c.连续的橙色地质灾害预警注意组织受威胁群众采取避让措施;黄色地质灾害预警必须果断撤离危险区;
d.有条件的及时搬迁避让。
3.1.3泥石流易发区防范措施
a.汛期落实监测人员加强监测, 加强巡查,及时掌握泥石流危险区的赋水状态,发现险情及时向下游群众发出警报;
b.在泥石流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
c.连续的橙色地质灾害预警注意组织受威胁群众采取避让措施;黄色地质灾害预警必须果断撤离危险区;
d.有条件的及时搬迁避让。
3.1.4岩溶地面塌陷危险区及采空塌陷危险区防范措施
a.落实监测人员加强监测,发现险情及时发出警报;
b.及时划定的塌陷危险区范围,对进入塌陷危险区的道路进行封堵,在塌陷危险区周围设置警示牌,禁止车辆、人员进入危险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